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,越來越多先進的科學技術向醫學領域滲透,腹腔鏡技術得以發展,各類型腹腔鏡也相繼產生,內鏡清洗工作站功能和使用方式不斷擴展,逐漸集檢查、診斷、治療、手術于一體。
腹腔鏡因為創傷小、術后疼痛輕、恢復快、切口微小、疤痕小等特點目前已經廣泛應用于外科手術中。使用之后的器械是怎么處理的呢?它們又是怎樣可以重復使用的呢?這就離不開消毒供應中心這一醫院的心臟。
首先收送人員會把手術使用過后的硬式內鏡裝箱,放在運輸車上拉回消毒供應中心清洗間。器械被帶回去污區,由去污區的工作人員進行初期處理。去污區工作人員首先將器械進行拆分,部分細小器械放入密紋框里,拆分好的器械需在流動水下進行刷洗,并用水槍氣槍反復沖洗。此為初洗。初洗結束再使用超聲清洗機配合多酶清洗劑進行超聲。超聲之后,需要用純水進行漂洗和終末漂洗。漂洗完之后,再進行煮沸消毒,進入干燥程序。干燥完成之后由包裝間的工作人員進行檢查、組配、包裝。
為了便于手術人員使用,每次都需要給器械進行潤滑保養,并對器械進行“診斷”,看他們是否能繼續工作,再一一核對。組配之后兩人核對,再進行包裝,包外粘貼標簽,規范放置在待滅菌架上。經過一個滅菌周期,發放時,由滅菌員與發放人員共同核對滅菌指示卡、膠帶變色情況及包外信息,確認滅菌合格信息無誤后方可發放。下送人員與手術人員進行交接,一套硬式內鏡的器械就可以待命了。
這一套流程下來需要消毒供應中心多方的協作,流程上每一步的合規性都至關重要,每一個平凡的崗位都需要專注和嚴謹的工作態度,消毒供應中心是確保醫療安全、防止醫院感染的重要防線,貢獻不容小覷。